上海市城市道路路名牌更新方案昨起征詢市民意見,一共有三種款式的新路名牌實樣在市區三個路口進行展示,征詢活動將于2月15日截止。有關部門將綜合各方意見,最后敲定其中一款正式推出。申城第四代路名牌將在今年年內逐步亮相街頭。
申城第一代路名牌為混凝土結構,從解放前開始使用至解放后;第二代路名牌為玻璃鋼結構,上世紀80年代初一直使用到1998年;第三代路名牌(現使用)為搪瓷塑鋼結構,從1998年使用至今。此次征詢意見的第四代路名牌推出了三套方案供選擇,與現有的第三代路名牌相比,第四代路名牌規格為立竿式和直角式,并有四大主要特點———首先是尺寸放大。現有的路名牌下沿距地面高度為2米,長1米,寬30厘米,而第四代路名牌“體魄”普遍增大,新路名牌牌面下沿距地面均為2.5米,長度在1.2米至1.5米,寬度為36厘米至45厘米,比正在使用的路名牌更高、更大、更醒目,便于行人識別。
其次,新路名牌不僅有路名指示、方向指示,而且還配有門牌號碼指示,提供市民更多信息。另外,第四代路名牌的設置位置更加靠近交叉路口,便于市民觀察。新路名牌的材料也更具現代感,整體材料采用金屬材質,牌頭為鋁板貼反光膜加絲網印刷文字,立竿采用鍍鋅鋼管。
方案的第一批實樣目前在盧灣區魯班路/建國西路、徐家匯路、麗園路等三個路口進行展示。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路名牌對行人有著最直接的視覺影響和導向標識功能,其服務對象主要是行人并兼顧部分駕駛員。老路名牌的缺點是:可視性差,尺寸偏小,同時放置位置不是很方便識別。
此外,老路名牌破損較多。此次提供征詢方案的路名牌的三種款式,分別是設置于支路的立竿式小路名牌、設置于主次干路的立竿式大路名牌、設置于主次干路交叉口的直角式路名牌。
記者昨天上午在魯班路、麗園路路口發現,魯班路靠近麗園路路口豎立著的征詢意見的新路名牌,其形狀明顯比緊靠一旁的老路名牌更加“高大威武”。“魯班路”三個字的左右兩旁分別有“100”和“158”字樣,這就是顯示路口魯班路周邊的門牌號碼的范圍。由于魯班路為南北走向,因此路牌為綠底白字。在靠近魯班路的麗園路上,也有新的“麗園路”路名牌豎立,牌子為倒梯形,由于麗園路為東西走向,因此路牌為藍底白字。牌子上左右兩側同樣顯示有“928”和“888”的門牌號。
[供市民選擇的三套方案]
●方案一在路名指示、標識方向指示、門牌示意等內容基礎上,就規格、顏色、形狀進一步調整,規格為立竿式和直角式,整體材料采用金屬材質,牌頭為鋁板貼反光膜加絲網印刷文字,立竿采用鍍鋅鋼管,顏色為藍底白字,牌頭形狀為長方形。
●方案二區別東西向與南北向路名牌顏色,即:東西走向為藍底白字,南北走向為綠底白字,規格、材料、牌頭形式與第一方案相同。
●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礎上,將長方形牌面改為倒梯形牌面設計。